頭部
您當前所在的位置: 首頁 > 政務公開 > 應急管理 > 應急知識

水災后的農業(yè)生產自救應急知識


來源: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(fā)布時間:2011-09-08 00:00:00 字體大?。? 瀏覽次數:-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種植業(yè)生產自救

   水稻方面:對大面積生長正常的稻田,要按照群體質量栽培的要求,抓好中后期肥水管理,尤其是抓好近期的排水擱田。對大面積被淹,受災較輕的稻田突擊搶排田間積水,增強根系活力,并及時補肥、補藥,抓好早擱、輕擱、分次擱田,科學水漿管理,促進恢復生長。

   被水淹沒頂4至6天的稻田,要按照重災田進行管理,一般不要輕易改種;對沒頂一星期以上的,要抓緊調運南方早秈稻和特早熟中粳,搶抓季節(jié),確保7月15日前落谷,盡可能采用塑盤育秧的輕栽方式,待稻田出水后適時拋栽,未能育秧的田塊可進行直播補種或及時進行改補種早熟玉米、秋大豆、秋毛豆、秋山芋、赤綠豆、胡蘿卜等晚秋作物;對出水較遲的農田全部改種水生蔬菜或秋季蔬菜。

   旱作物生產方面:對大面積過水受災,沒有沒頂毀種的旱作物,堅持能保一畝保一畝,能救一方救一方,在突擊抓好田間排水的同時,區(qū)別苗情,分類指導,促控結合,落實災后管理措施,高標準開挖旱作物田間一套溝,排澇降漬,提高土壤通透性。

   對于受災較輕的旱作物,重點采用中耕松土等措施,控制旱作物水發(fā)旺長,保墑通氣,促進根系生長。突擊施好兩次肥,一次是7月上中旬的災后補傷肥,第二次是7月中下旬的棉花生長結鈴肥,玉米穗肥和大豆的結莢肥。

   重點打好災后防病治蟲總體戰(zhàn),及時用好以防治葉病莖腐為主的抗災藥,確保災后不發(fā)病。

對受災恢復無望的旱雜糧要及時換茬,抓緊改種綠豆、山芋、青玉米、青大豆、大白菜、速生葉菜或芽菜等作物。

   蔬菜生產方面:對受災田塊及時排水降漬、清溝理墑,清除田間死株和植株基部枯死老葉、黃葉,降低田間濕度,改善通風透光條件,減輕病害發(fā)生;對受災較輕、較耐濕的蔬菜,要加強肥水管理,重點增施速效氮肥或復合肥,滿足蔬菜生長的需要。

   對一些枯死失收的菜田要及時換茬,改種其他速生蔬菜,如小青菜、伏秋白菜、夏毛豆等。同時,要及時做好芹菜、甘藍、青花菜等秋菜的育苗工作,確保秧苗供應。

   加強蔬菜優(yōu)良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工作,重點推廣抗逆葉菜新品種和防蟲網、遮陽網覆蓋栽培技術。

   林蠶生產自救

   抓緊進行排澇降漬,盡快降低地下水位,提高土壤的通透性,使樹木能得到恢復性的生長。

及時做好扶正踏實工作,逐塊、逐田過細檢查,逐一扶正歪倒樹木,并培土踏實。      

   加強苗木管護,做好“四個一”,即追一次肥、松一次土、鋤一次草、治一次蟲。楊樹、桑樹追一次速效肥,苗圃地普遍松一次土,桑田要普遍鋤一次草,楊樹、果樹還要治一次蟲,目前可用40%的樂果或50%的敵敵畏1000倍普遍噴灑,強化管理措施,使災后的苗木能盡快恢復生長。

   及時做好套種工作,以提高林地的利用率,可套種一些蔬菜、豆科類的作物,以降低損失、增加效益,實現以秋補夏。

   畜牧生產自救

   強化消毒滅源工作。加強消毒工作是消除疫病傳染源、保證畜禽健康生產的關鍵措施,要利用夏季高溫的有利時機,迅速、全面地開展消毒滅源工作,重點加強屠宰點、畜禽交易市場、農貿市場、新老疫點和農戶圈舍的消毒。突出到戶畜禽圈舍的消毒,可采取普消、定期消、突擊消相結合的方式進行??蛇x用消殺快、消毒王、滅毒王、燒堿等消毒藥物。為確保消毒效果,各地要對所有病、死畜禽作深埋或焚燒處理,不能亂扔亂拋。

   積極開展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治。近期重點加強豬瘟、禽(特別是種鵝)病的防疫工作,確保密度達省規(guī)定標準,確保無重大動物疫病發(fā)生流行。同時強化免疫標志的管理使用,達到防治必掛標、防疫必有記錄的要求,并注意疫苗的保管及防疫器械的消毒工作。

   加強飼養(yǎng)管理。采取各項有效措施對畜禽進行防暑降溫、清潔畜禽飲用水,可在其中適當添加抗菌素,以防止飲水不潔導致畜禽腸道疾病的發(fā)生,加強圈舍的通風,定期驅蟲,提高飼料營養(yǎng),增強畜禽身體抵抗力,提高飼料利用率。同時,要抓好災后補養(yǎng)工作,規(guī)模較大的養(yǎng)殖戶還要進一步完善設施建設。

   水產養(yǎng)殖自救

   加強水系的疏通和排灌。要加強水系的疏通和排灌動力的配備,千方百計把受淹的魚池水位恢復到原來水平,盡可能降低魚池的水位,防止暴雨再次侵襲,造成漫池逃魚。

   加緊生產設施的修復。抓緊對被淹魚池排水后池埂的修復。同時要盡快修復被沖毀的網圍、網欄設施,以減少水產品外逃。土方工程難以進行的,可采用網片加高池埂,有條件的也要加高網圍,以防大汛水產品外逃。

   及時補放苗種。一方面要組織生產設施的修復,另一方面,要千方百計組織苗種補放。重點走套養(yǎng)、混養(yǎng)的路子。成魚池每畝可套養(yǎng)500至1000尾夏花魚種,或2至3斤抱卵青蝦,或300至400只幼蟹,以增加效益,彌補損失。蟹池中也可套養(yǎng)抱卵青蝦、鱖魚等苗種,或增加幼蟹的投放量,以降低損失。

   加強疫情的防治。大澇之后必有大疫,要抓緊池塘修復后魚池、蟹池的消毒工作,以防止水產暴發(fā)性疾病的發(fā)生,各地可用二溴海因、溴氯海因0.2-0.3ppm進行潑灑,或強氯精0.4-0.5ppm潑灑,并可在飼料中添加適量抗菌藥物,增強魚體抗病能力。

footer底部